餐厨垃圾处理,是利国利民,保障人民食品安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服务社会的一项公共服务类项目。“打造徐州模式,树立行业典范”这是公司的愿景,也是全体员工努力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徐州国鼎盛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把“废水100%达标排放”作为底线和对社会的承诺,严格做好废水处理每个环节。
环保车间作为餐厨厂的“资源化利用车间”,承担了所有废水排放处理、沼气净化任务。该车间以沼气为纽带,利用污水厌氧发酵,使餐厨垃圾变成沼气能源,每月可产生约50万方沼气,用于生产、发电及供暖使用,真正达到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充分实现废水100%达标排放、沼气资源化利用的背后,是环保车间班组人员默默无闻的付出、汗水的流淌与信念的坚持。环保车间“老”班长周林就是其中的代表。
周林,自2018年1月进入到餐厨厂环保车间,投入一线岗位工作。工作内容一直是跟废水、沼渣、沼气打交道,虽然在别人看来又苦又脏,但周林真正做到了,扎根基层一线,立足岗位,勇于奉献,通过实践证明了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自我价值。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初来乍到,不论是从事设备管理工作还是污水处理工作,对他来说都是外行,但他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凭借一股子韧劲和冲劲,立志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开始做起。敏而好学,不懂就问,开启了他的“匠心”之路。
刻苦钻研,门外汉锤炼成实操专家
为了能够快速地胜任本职工作,他主动向领导请教、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长年累月的学习中他养成了随手记录的习惯,他的工作日志、工作笔记足足记了6本。工作日志内容详实、条理清晰;工作笔记,将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注意的事项,逐条罗列。他还利用空余时间自学了近30本污水处理相关书籍和教材,查阅并收集了大量厌氧、好氧处理以及沼气资源化利用相关专业资料。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点、难点,他一个一个地硬啃,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经常废寝忘食。因为他知道只有专业知识过硬,才能干好工作。
“实践才能更直观地总结经验”,经过三个月的工作积累下来,周林已经能够根据污水的性状,及时调整进水水量水质、回流量等工艺参数。通过气浮出水的颜色,能够分辨出悬浮物浓度高低。他从一个水处理门外汉,变身为水处理“专家”,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周林所在的环保车间,是整个厂区的重中之重,大小水泵、电机、仪表千余台。在设备调试期间,新引进的设备突然出现故障,这让从没接触过进口设备的维修师傅们犯了难。时间紧、任务重,厂家现场维修需要漫长的等待过程,面对维修领域专业知识的空白,周林主动翻阅设备说明书,联系设备厂家远程指导,跟在师傅们旁边,排查问题,最终成功解决设备故障。通过边问边学边做的不断实践,周林逐渐掌握了设备维修技巧和方法,设备维修水平实现了从0到1的巨大突破。
对于重要设备MBR膜的清洗,他也总是身先士卒,即使在数九寒冬,也要进入设备内部,用大量清水进行5~6个小时的清洗,由于接触凉水时间过长,每每清洗结束后,双手都是麻木的。但即便如此,他也还是从不缺席每次的清洗工作。由于整个清洗过程,环节多,过程长,他总是站岗到最后,直到完成最后的清洗,最终恢复生产后才离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努力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班组人员的认可,2018年4月,周林被任命为环保车间班长。2019年,周林被任命为环保车间安全设备班班长,并荣获公司2019年度优秀员工称号。
真抓实干的榜样,安全生产的标兵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一句话时时被周林挂在嘴边,当然他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安全设备班班长,周林总是把人员安全、设备安全放在首位,定期组织现场操作演习。演习前,他会从各个环节进行方案的细化,保证每名组员始终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事后,还对演练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点评,避免出现关键时刻“掉链子”。自他任职以来,针对车间生产特点,重点开展了沼气泄漏安全应急演练、环境污染应急演练以及药剂洒落、药剂人身伤害、电气伤害演练等,让每个人都有信心、有办法、有能力面对可能出现的危险事故,为环保车间持续多年的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技术过硬攻难关
水处理行业是多种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涉及环境微生物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化学化工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其中的厌氧发酵系统,是环保车间的主要核心技术,厌氧发酵是由多种微生物菌群,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的过程。面对复杂的工艺原理,周林并没有畏难退却,而是把加强技术业务学习放在第一位,利用周末网上学习厌氧发酵理论、资源化利用课程,参加MBR膜理论培训等,始终自我加压,勤于向师傅学、向不同领域的同事学,不断提升知识层次、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为自己的创新夯实了基础。周林虽说在水处理方面属于半路出家,可他却凭借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长期知识的积累,成功探索出了膜丝及曝气管道的清洗方式,从而延长MBR膜寿命,实现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每年节省直接经济成本50万元左右。在这不畏艰苦、迎难而上的精神激励下,周林又继续牵头进行全系统排查。深入现场从装置设计规范和实际操作角度出发,查出问题480余条,问题覆盖面极广,从电气、设备、安全到土建、防腐保温等等,这样过硬的本领让许多从事过水处理的人都为他默默点赞。
2020年11月,经过公开竞聘,他荣升为车间主任助理。从操作工到班长,从班长到安全设备班班长再到车间主任助理,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工人到车间管理者,周林仅用了2年多时间。
节本降耗,勇于创新
升为车间主任助理后,不仅没有让他陶醉其中,反而让他对着眼前这些成果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他把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至人员管理、设备维修保养以及工艺提升。在公司全面提出降本增效后,身为车间主任助理的他,遵循“修旧利废光荣,盲目浪费可耻”的原则,长期自主钻研,尽量避免机械委外修理,为公司节约费用数万元,既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转,又提高了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企业的节能降耗提供了有效保障。除了负责环保车间的管理工作,他还全程跟进SAD建设、调试的所有监督与协调工作,调试过程中,他会认真落实每一个确认项点,做好调试过程的呼唤应答,针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任何遗漏和隐患,并从生产的经济性和操作的安全性、合理性等方面提出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了不拖工程进度,他常常虚心请教、双向沟通、小心求证,在现场反复调整,加班处理调试出现的问题更是常态化,遇到未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上报领导,尽最大努力保障试机成效,保障调试工作平稳顺畅。
做好带岗人,帮助新生力量
“新员工一年内要学会两岗,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自己必须做到的”。周林将自己丰富的工作技能和经验,毫不吝惜地传授给新来的同事,通过现场“以老传新”的操作经验交流,既有效地澄清了部分组员对工艺设备调整过程的模糊概念,避免了因误操作而引发的事故,又有效提高了班组的整体操作水平。手把手传帮带,坚持对“徒弟们”严格要求、悉心训导,先后培养出具备“全岗通”能力13人,“一人两岗”能力14人。
疫情防控的先锋,勇于奉献的楷模
疫情就是命令,2022年3月底,在接到封厂生产的指令后,即使是在母亲摔伤骨折,孩子需要陪伴的情况下,他也毅然选择舍小家,保大家,主动请缨驻厂。把事情想在前,干在前,组织各车间对生产工作计划进行梳理调整,同时摸底各生产岗位缺员情况,对生产车间及重点辅助岗位进行统一人员调配,保证生产安全顺行。安排各车间进行全区域消杀,统计疫情防控物资,形成材料并上报。他还主动负责到高速公路口接应外来送货车辆,为其办理入厂通行证。在驻厂的15天内,周林做到了防控责任到位、督促到位、人员落实到位,保障了车间生产连续运行,设备正常运转,工艺平稳过渡。
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四载风雨兼程,周林初心不忘,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一名一线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对事业的担当,他将继续坚定信念在污水处理工艺这条道路上一直探索,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