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建设对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最近,国家生态环境部举办"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培训班(第1期)。在会上,徐州分享了成为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经验。那么在建设"无废城市"、探索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过程中,徐州积攒了哪些"无废经验"呢?
所谓的"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少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徐州注重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真正治到了"根"上。近年来,徐州锚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主攻方向,做大做强低废无废的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组升级多废高废的钢铁、焦化、水泥、热电等传统行业,持续推进食品、能源、建材、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转型。而"无废"处理工艺和技术的创新研发和应用,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也连带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
这里是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掺烧污泥耦合发电工艺,通过对流化床锅炉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了污泥掺烧和无害化处置。该项工艺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位置,平均每天能消耗掉300吨左右的城市污泥。截止今年五月底,通过该项工艺产生的发电量已超过8亿度,企业营业收入突破3.31亿元。
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孟庆杭:把一些市政生产的污泥包括工业废料,通过粗加工进入炉膛进行燃烧,替代煤炭使用量,符合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也为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撑。
今年2月,徐州市橡胶资源循环利用创新中心获批试点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也是我市获批建设的第二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该中心研发出的废旧橡胶循环利用技术,不仅解决了以往处理废旧橡胶时产生的污染问题,还攻克了我国在橡胶循环利用领域存在的装备、技术等难题。
江苏省橡胶资源循环利用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 卢猛:这个技术不是传统的对废旧轮胎进行焚烧、炼油、裂解再生胶的利用,我们是将废旧轮胎投放到我们自动化循环利用装备中,依次切削成我们需要的补强材料。这种补强材料通过我们后期进行物理加工,可以作为一种生产其它橡胶制品的高性能的复合材料。比如说应用在高铁、防弹轮胎、还有桥梁阻尼器等一些高端装备上。
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徐州也一直在探索打通城市固体废物统筹处理的"最后一米"。针对生活和餐饮垃圾,徐州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了2200余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通固废安全处置、资源化利用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固废产业新生态,突出物质循环、项目协同、产业联动。截至今年六月中旬,投入运行的徐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厂项目已处理餐厨垃圾约55万吨、废弃油脂约1.2万吨,产出粗油脂约2.2万吨、生物柴油约1万吨、沼气约2200万方,处理厨余垃圾约12.3万吨,易腐垃圾约3.5万吨。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累计处理生活垃圾124.15万吨,餐厨固渣13.61万吨,垃圾焚烧后产生的23.31万吨炉渣全部实现综合利用。
徐州新盛绿源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吕宣惠:城市生活垃圾实现了"零填埋",餐厨垃圾做到了"吃干榨净",危废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医塑、活性炭等固体废弃物做到了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通沟污泥项目正在建设中,完成了"以智管废"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对固体废弃物全过程、智慧化监管。
在农业生产领域,越来越多的农业废弃物也变身为绿色财富。在邳州市岔河镇,夏收期间产生的麦秸秆除了直接还田,还有了更多用途。
邳州市岔河镇农技中心主任 杨朝乾:秸秆收储来之后一个是饲料化,一个是燃料化。饲料化就是用在牛羊大型动物的当饲料用的,部分质量差一些的就送到电厂用于生物发电。
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徐州不仅做到了"点"上的突破,更是在"面"上集中发力。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是全国首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今年年初出台的《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科学制定了49项指标、51个任务和56个工程项目,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良好开局。
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周保华: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系统规划,加快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治理体系,持续提高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水平,推动生活领域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强化危险废物"三个能力"建设,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全面提升"无废城市"系统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无废城市"体系建设。
徐州广电记者:戚艺 文德义
编辑:张婷
审核:孙剑
(本条新闻来源自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